会议专题

从《黄帝内经》中看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汤汤浩水,君臣之道,阴阳五行,和谐共生,百川归海”。这五句话生动的描述出了黄帝的思想,也暗暗隐含了《内经》思想,同时可以看到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对学习中医者而言,诵读《内经》,如军事家之于《孙子兵法》,文学家之于《诗经》一样,不可或缺。《内经》是中医学术之源,黄帝的思想也在这本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内经》不仅在思想上融汇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同时也吸纳了很多中国的古代哲学理论。《内经》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化学说等,皆导源于《周易》。在中国历史上,仁学的产生常常以孔孟儒家学派的产生为标志。“仁心”、“仁人”、“仁术”是中医传统文化仁学内涵的三大要素。道教的修炼术与中医关系至深,上古巫医不分,由巫发展升华而来的道教,与同样由巫发展而来的中医,可谓是同出一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既是中华民族世代生息的精神食粮,又是中华文明一切成果的思想母体。中医论著也正是由这一母体孕育出来,并在其哺育下茁壮成长。因此,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息息相关、丝丝入扣的亲缘关系。加强自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认真拜读古代各类医术,是现代中医学生学习中医发扬中医的重要途径。

《黄帝内经》 中医学 中国传统文化

孙濛濛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2007级中医美容班,天津 300193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医药发展国际论坛卫星会议暨第六届“岐黄雏鹰”学术科技论坛

天津

中文

273-273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