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平衡理论在方剂中的应用举例
阴阳平衡,即气血调和,水火交融,脾胃健运,则正气自存,病无由生,若失于平衡,则病由之而生,故遣方用药中,宜使阴阳趋于协调,疾病自愈。其平衡包括“量”“动”“职”之平衡,分别体现在阴阳对立制约、交感互藏、互根互用3个方面。“量”之平衡失调,如心血不足而肝气偏盛,证见“虚劳虚烦不得眠”,治宜滋养心血,疏理肝气,药用酸甘之品补心血,辛平之品疏肝气,以补其不足而泻其有余。“动”之平衡失调,如心火独亢而肾水不固,证见“健忘,小便数”,治宜调养心肾,交通阴阳,药用味甘之品人中焦而为枢机之用,再配以下启肾水、上降心火之药,以供心肾相交。“职”之平衡失调,如胃阴亏虚而脾阳不足,证见“劳瘵赢弱已甚,饮食减少”,治宜滋其胃阴,助其脾阳,用甘润之药以生胃汁,用温化之品以助脾阳,以阴阳并补,资中焦生化之源。所以从脏腑、气血着手,调养阴阳,则疾病自愈。
阴阳平衡 方剂 量 支 动 职
计峥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2007级中医临床1班,天津 300193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医药发展国际论坛卫星会议暨第六届“岐黄雏鹰”学术科技论坛
天津
中文
279-279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