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双因素控制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分析--以西非下刚果盆地北部海域为例

  西非下刚果盆地为一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含盐盆地,研究区位于西非刚果(布)海上下刚果盆地北部海域,白垩系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具有丰富的油气发现。研究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确定白垩系碳酸盐岩沉积储层展布与有利勘探区发育,本文力求分析研究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探究其沉积发育与储层展布的主控因素,明确沉积主控因素影响下的有利储层发育区即有利勘探区。综合钻井、地震、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碳酸盐岩产层主要发育于白垩系,属于浅海碳酸盐岩缓坡台地沉积体系,该体系沉积储层发育受典型的双因素控制,分别为相对海平面变化因素与盐岩上拱滑动因素。其中,相对海平面变化为一级因素,控制了亚相级别的沉积展布与演化;盐岩上拱滑动为二级因素,控制了微相级别的沉积展布与储层发育。在一级因素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下,从下白垩统下Sendji组向上到新近系Paloukou组,从浅海碳酸盐岩混积缓坡台地模式→混积陆棚模式→海底扇—半深海模式。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发育于下Sendji组,属于碳酸盐岩缓坡台地沉积体系。在一级因素控制之下,研究区盐岩上拱与滑动为二级因素,控制了微相展布与储层发育,盐上滑动形成了局部低凸起背景,低凸起区域发育了颗粒滩微相颗粒灰岩储层,是研究区的有利勘探方向。

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地质 沉积分析 双因素控制

程涛 陶维祥 于水 郝立华 范洪耀 李斐 赵红岩 沈野

中海油研究总院

国内会议

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北京

中文

600-610

2011-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