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贺兰山北段晚三叠世沉积物源分析及其意义

  本文以贺兰山北段的沉积-构造背景为约束,通过晚三叠世地层的砾石特征(成分、组构等)、古流向、稀土元素、锆石测年及沉积趋势等物源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指出贺兰山北段晚三叠世不存在东部物源,物源来自西北部,主要为阿拉善地块和兴蒙造山带来源的太古代-古元古代的变质岩(阿拉善群、贺兰山群等)和岩浆岩,部分物源为卷入造山带的古生代和早中三叠世的沉积岩及岩浆岩。贺兰山西北部具有近物源和快速堆积的特点,从北向南物源作用减弱。同时,贺兰山北段晚三叠世物源具有多源性,其经历了多期的构造改造,恢复物源区演化模式对周邻造山带和块体的演化具有深远意义。

晚三叠世 贺兰山北段 沉积模式 物源分析

赵红格 刘池洋 冯晓博 王海然 王建强 乔建新

西北大学地质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

国内会议

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北京

中文

226-226

2011-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