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及指示意义

  通过大量岩石碎屑成分的统计,依据盆地井区分布特点,建立了6条区域矿物含量特征剖面,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0段-长1段沉积碎屑成分变化特征,进一步明确了该时期西南和北东两大物源的影响范围,为延长组沉积体系划分和储层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纵向的变化特征则表明自长7段开始盆地西南区物源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结合同期盆地南部沉积特点及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特征,认为盆地西南区碎屑组分的变化与中晚三叠世秦岭洋最终闭合,华北与扬子克拉通拼接,秦岭地区全面碰撞造山关系密切,认为长7开始盆地南部具前陆盆地发育特征,秦岭造山带基本控制了该时期盆地南部物源。

砂岩碎屑 储层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 物源分析 构造演化

王建强 刘池洋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

国内会议

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北京

中文

348-348

2011-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