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间歇性压力对兔后肢压力性溃疡形成的影响
目的 通过两种间歇性压力作用于兔后肢形成压力性溃疡的比较,探讨波浪床产生的渐变间歇性压力预防压力性溃疡的机制.方法 成年日本大耳白兔12只,于两侧后肢3 cm2大小股薄肌部位随机给予渐变间歇性压力(50~160mmHg,1 mm Hg=0.133 kPa)和持续性压力(100 mm Hg)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压2 h,去除压力30 min为1个周期,重复4个周期.在施压前及各周期去除压力间歇中的每隔10 min(0、10、20、30 min),使用双向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和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系统探测两组后肢血流速度和创面血流灌注.施压完成后大体观察创面情况,于受压部位取材,HE染色观察;比色法测定受压肌肉组织匀浆中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结果 施压前两组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周期0min时两组血流速度均显著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于10、20、30min时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施压前两组创面血流灌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周期0 min时两组创面血流灌注均显著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个周期10 min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0 min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之后3个周期实验组创面血流灌注较对照组恢复快(P<0.05).
刘江辉 王维平 王科科 陈锡林 李强 戴强生 王永谦 姬忠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87-87
2012-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