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羊膜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肤创伤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皮下移植对小鼠皮肤损伤模型愈合的促进作用,为临床皮肤损伤后功能性修复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体外培养扩增hBMSC,hAMSC,hADSC,取36只小鼠制作皮肤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hBMSC移植组,hAMSC移植组,hADSC移植组,和盐水移植组.分别于伤后3,7,10,14天采用创面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方法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体外实验通过transwell小室将hBMSC,hAMSC,hADSC分别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FB)共培养,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趋化,胶原合成,和生长因子VEGF,KGF,bFGF,TGF-β的分泌情况,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结果:创伤后3d开始,各组创面逐渐缩小,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最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重上皮化明显.体外实验,各组成纤维细胞增殖无显著性差异,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迁移,趋化,胶原合成,生长因子分泌明显优于其它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治疗皮肤损伤更理想的种子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表皮成纤维细胞 皮肤损伤修复
刘晓玉 庞希宁
教育部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卫生部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医科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室,辽宁沈阳,110001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352-352
2012-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