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负压治疗对创面细菌生长影响的实验观察及机制研究
封闭负压治疗(VAC)作为一项创面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文献表明,其在创面修复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关于其促进创面愈合相关机制的研究却十分有限,我们的实验发现VAC对于感染创面细菌的扩散具有抑制及清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其相关机制.实验中我们引入了一种新的观察设备一小动物活体成像仪(In-Vivo Imaging System,IVIS),其能够实时观察荧光细菌在小鼠活体内的扩散情况.同时我们建立了烫伤感染创面的小鼠模型,即在小鼠的背部造成烫伤创面,然后在创面处注射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标记的绿脓杆菌形成创面感染,接下来利用IVIS实时动态观察VAC治疗组及对照组中绿脓杆菌在组织内的分布及扩散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烫伤创面形成后24小时,VAC治疗组创面绿脓杆菌扩散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对两组小鼠行心、肝、脾、肺、肾器官的组织培养及血液培养,发现VAC治疗组组织及血液中绿脓杆菌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VAC治疗第5天,治疗组小鼠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我们假设,VAC的物理吸引作用在创面感染早期能够抑制细菌扩散,减少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及组织器官,从而降低创面感染小鼠的死亡率.进一步的实验发现,进行VAC治疗后第4天,治疗组创缘周围组织IL-β和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创面行IVIS观察及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此时治疗组创面的细菌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强烈提示,VAC能够提高创面局部的细胞免疫应答,有利于清除创面的细菌.通过我们的实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VAC治疗不仅在感染创面的治疗早期即可通过负压吸引的物理作用抑制细菌的扩散,在经过连续治疗后,还能通过提高创面局部免疫应答水平,来降低创面的细菌含量.
Liu Yang Hu Da-hai Dong Mao-long Wang Yun-chuan Liu Jia-Qi Bai Li Bai Xiao-zhi
Department of Burns and Cutaneous Surgery, Xijing Hospital,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127 Changle West Road,Xi ”an, Shaanxi 710032, China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450-451
2012-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