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旨在评估腹针在大脑水平减少疼痛感知机理研究项目的初步结果

  目的:在疼痛治疗领域,虽然现代科学研究已证实针灸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存在诸多影响,但其确切作用机制仍然未知。然而一些研究表明脑皮质区与疼痛的处理过程有关(故被称作“疼痛发源地”),其与针刺激活大脑相应的区域呈大部分重叠。但目前为止,能够证实腹针对急性疼痛有明显疗效的相关研究还并未开展实施。目前本研究首先旨在以中枢神经系统水平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近年来,疼痛研究领域的相关技术如感觉定量测试( QST)和激光诱发电位( LEPS)被用来评估腹针在控制疼痛感受上的效果。目前,激光诱发电位提供了最好方法,因其可以选择性激发在浅表皮肤层的游离神经末梢(A-d类纤维和C类纤维),利用特定简化脑电图,在疼痛传入后进行直接的功能性测试(主要以N2/P2和N1两种电位作为测量值)。

腹针 作用机制 疼痛感受

Rinaldi R. Pazzaglia C. Padua L. Valeriani M. Crucco G. Liguori S. Bangrazi S. Liguori A. Petti F

Paracelso研究所,罗马,意大利;Sapienza大学,医学院,罗马,意大利 “Don Gnocchi”Onlus基金会,罗马,意大利;Catholic University of S.Hearth,意大利罗马 Bambino Gesù”IRCCS Pediatric Hospital儿科医院,罗马,意大利 Sapienza大学,罗马,意大利 Paracelso研究所,罗马,意大利

国内会议

第三届腹针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45-46

2012-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