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早期风险评估中生物标记物联合检测的意义
目的:对急性心衰(AHF)患者早期进行5种生物标记物的联合检测,初步研究这些指标与在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联系,进一步探讨联合检测生物标记物对于AHF患者早期风险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以AHF就诊于我院急诊科的患者113例,其中男54例、女59例,年龄71.17±14.36岁,在积极治疗疾病的基础上,记录患者自就诊至病情平稳出院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无心血管事件组78例:其中男38例、女40例,年龄70.95±14.83岁;心血管事件组35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71.66±13.36岁.在患者就诊同时,联合检测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乳酸(Lac)水平.评价早期联合检测生物标记物与AHF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之间的联系.结论:1.AHF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组的NT-proBNP,cTnI,Lac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患者。2.无论AHF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在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组的患者的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事件组。3.NT-proBNP及Lac水平是评价AHF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4.NT-proBNP和Lac水平对于评价AHF患者在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其最佳临界点分别是15000pg/ml和2mmol/L。5.早期联合检测多种生物标记物对AHF患者在院期间预后评价有意义,有助于对AHF患者进行早期风险评估。
急性心力衰竭 临床诊断 风险评估 生物标记物
王涛 秦俭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 100053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2-121
201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