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局远配穴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案简介
目的:研究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循经取穴的治疗规律,评价针刺治疗耳鸣的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通过详细的病史问诊、体格检查、耳科专科检查和头颅CT,符合耳鸣的诊断标准。采用区组随机法设定区组长度为4,将符合纳入和排出标准的耳鸣患者分为即局远配穴组、局部穴位组、远端穴位组和非穴对照组4组。干预:局远配穴组针刺局部穴位配合远端循经穴位。局部穴位组针刺局部穴位配合远端非穴。远端穴位组针刺局部非穴配合远端穴位。非穴对照组针刺局部和远端非穴。每穴行针时间不少于30秒。所有非穴均采用浅刺法,针尖仅刺入皮下,不施手法,不求得气。每日针刺1次,留针30分钟,每周治疗2-3次,共8次。结论:针刺疗法具有特异性和整体性的双重特点,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针刺治疗耳鸣的文献较多,但缺乏随机、双盲、对照设计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手足少阳经循行于人体的侧头部,与耳的联系最为密切,对耳病有直接的治疗作用。历代医家均认为,耳鸣的发生,首责于肝胆。外邪由表入里,侵犯少阳;或情志抑郁,亦或暴怒伤肝,致肝失调达,气郁化火,均可导致肝胆火热循经上扰耳窍,发为耳鸣。因此,取少阳经穴,能够疏导少阳经气,开郁通窍。《内经》中有关耳鸣的治疗主要体现在针刺方面,取穴方法主要是耳周取穴和循经取穴。我们根据针灸理论“瑜穴所在,主治所在”,选取耳周局部穴位,以疏通耳周经络气血。配以远端少阳经取穴,体现“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充分发挥输穴的局部治疗作用和远端治疗作用。
耳鸣 针灸疗法 疗效评价
石广霞 韩丽丽 刘丽英 李倩倩 刘存志 王麟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159-160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