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家庭暴力者家庭生活研究初探

  家庭暴力者缺乏管道协助其情绪纾解及解决问题,社会上多起加害人不满被害人声请保护令以自杀或杀妻、杀子后自杀等憾事发生。故现行以认知教育辅导教育、社工处遇、心理辅导、戒瘾治疗、精神治疗等处遇服务介入,以维护社会环境的安定。相关专业人员依据家庭暴力者不同的人格特质,与个案探讨其认知、行为及情绪的综合反应,仔细评估个案再犯的可能,不但使个案能从认知层面来检讨行为的本身正确与否,形成行为上的修正,与情绪上的绥和,有助于个人与家庭关系的复元,透过研究家庭暴力者家庭生活问卷以了解家暴者与一般人的人格特质反应异同,建请家庭教育专业人员充实家庭教育的预防工作,以达成家庭暴力预防再犯的目标。本研究主要在探讨以下主题:研究一,研究“家庭生活问卷”题目的内部一致性考验;研究二,研究家暴者与一般人的人格特质反应异同。研究结果:本研究采用的“家庭生活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并获得家暴组、一般组差异考验的结果。结论一:家庭生活问卷共38题具有内部一致性,且分组题目具有良好的区辨度,不论是在题目A组(致命高危险特质)、B组(暴力高危险特质)、C组(可改变性特质)D组(家暴特质)的高分组与低分组均有显著的差异,表示题目有良好的区辨度。结论二:家暴者与一般人家庭生活问卷所问的人格特质、B组(暴力高危险特质)、C组(可改变性特质)反应有显著差异,但A组(致命高危险特质)及D组(家暴特质)则无未达显著,推估为家暴对于犯行倾向否认而未做反应。

家庭教育 暴力行为 生活方式 调查问卷

吴方政 黄财尉 邱惟真 贾治鲁

台湾嘉义大学辅导与谘商学系 台湾长荣大学健康心理学系 台湾家庭暴力暨性犯罪处遇协会

国内会议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

广州

中文

334-347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