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半夏的数量性状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半夏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索出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半夏种质的群体变异及高产优质半夏品种的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省遂宁产的144株栽培半夏及峨眉山产的163株野生半夏及部分温江栽培半夏为种质材料,对每株半夏的主叶长、主叶宽、长宽比、珠芽位置(块茎到珠芽的距离)、株高、块茎直径、地下部分(距离)、地上部分(距离)等8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栽培半夏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其中主叶片长/宽、主叶宽、地下部分的变异系数在30%以上;峨眉山野生半夏的变异系数除株高外均大于30%,其中主叶片长/宽、珠芽位置大于40%;且峨眉山野生半夏的变异数普遍高于栽培半夏;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了地下部分外,主叶片长与其它6个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主叶宽与7个性状均显著性正相关,其中半夏叶型、珠芽位置、块茎直径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结论:半夏在野生状态下变异的可能性更大,栽培半夏性状的稳定性高于野生半夏;不同环境下的栽培半夏的变异系数除珠芽位置的变异较大外,其余性状的差异并不大,建立半夏GAP基地能有效的解决半夏资源上及市场需求的问题,也可提高半夏质量与产量的稳定性。

药用植物 半夏 数量性状 群体变异 相关性分析

杨小艳 李敏 卢道会 杨梅 夏冬梅 杨昭武 敬勇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1137

国内会议

中药与天然药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

海口

中文

304-309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