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组学方法联合应用1HNMR和UPLC/MS检测技术研究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尿液的代谢轮廓变化
目的 通过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CUMS)尿液代谢轮廓变化,寻找与抑郁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阐述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首次联合应用核磁(1HNMR)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两种检测技术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针对CUMS大鼠尿液进行代谢组学研究,考察慢性应激所致CUMS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轮廓的变化,并寻找与慢性应激所致抑郁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体重,水平运动次数及糖水偏嗜度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大鼠。通过主成分分析(PCA),CUMS组与正常组大鼠尿液中的内源性产物代谢轮廓得到显著分离,说明模型组大鼠尿液中的内源性代谢产物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联合1H NMR和UPLC-Q-TOF/MS两种检测结果,通过正交过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对尿液代谢轮廓进行加载处理后,初步鉴定了36个与抑郁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21个首次在CUMS模型大鼠尿液中检测得到。这些与抑郁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参与大鼠体内的色氨酸代谢、酮体代谢和糖酵解等代谢途径。结论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联合应该多种检测技术对CUMS模型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全面性。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 代谢组学 尿液 生物标志物 1HNMR UPLC-Q-TOF/MS
贾红梅 刘月涛 常星 邹忠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
国内会议
海口
中文
394-394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