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7细胞在大疱性类天疱疮中的致病作用机制及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为探讨IL-17,IL-23在BP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等的相关性,方法:1采用BP180NC16a-ELISA检测试剂盒对30例BP患者与1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清BP180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并作为患者诊断,病情监测与病期预测与检测的依据.2采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30例BP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清IL-17、IL-23的表达水平并与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数据等相结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BP患者血清IL-17、IL-2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17,P<0.01),(IL-23,P<0.05),两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712,P<0.05),与ELISA指数之间呈明显相关性,IL-17、IL-23与ELISA指数均P<0.05;2.BP患者IL-17表达水平重度组比轻、中度组均明显升高(P<0.05);IL-23重度组与轻度组相比(P<0.05),与中度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3.活动期血清IL-17、IL-23表达水平比静止期均有所升高,(IL-17,IL-23,P<0.05).4.BP患者有合并症比无合并症血清IL-17表达水平升高(P<0.05),IL-23无明显变化,不同合并症各组别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5.嗜酸粒细胞计数与血清IL-17表达水平有相关性(r=0.451,P<0.05).结论:1IL-17、IL-23在BP患者发病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BP病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BP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有合并症与无合并症BP患者血清IL-17水平有明显差异,提示在复杂情况的BP患者及重症BP患者中,IL-17可能比IL-23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也说明在介导慢性炎症的过程中,IL-17比IL-23更重要.
陈宏 赵会娟 宾爱弟 程晓雷 门剑龙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院皮肤科,300120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科,300052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46-147
2012-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