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轮回方法选择对玉米窄基群体的改良效果
对玉米窄基群体P4C0进行了5轮控制双亲混合选择(MS)和1轮半同胞- S2:3(HS - S2:3)轮回选择,对经过1轮HS - S2:3改良后的群体(HSC1)又分别进行了3轮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和1轮动态改良。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对基础群体及改良群体主要性状进行表型鉴定,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型进行配合力测定,研究不同改良方法对群体主要性状及其配合力的改良效果,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群体遗传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轮回选择方法对群体主要性状及其GCA改良效果不尽相同,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玉米 窄基群体 轮回选择 配合力 遗传多样性 SSR
李芦江 杨克诚 潘光堂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教育部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雅安625014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185-185
2012-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