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现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原因不明,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现代临床西药治疗RA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药物,总体上治愈率低,副作用大。雷公藤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的功效。各项研究表明雷公藤能使RA患者展僵、关节肿胀数及关节疼痛数均有所减缓,功能获得改善、握力增加、ESR减慢、RF滴度下降或转阴。<br> 但是随着雷公藤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其毒副反应也日渐暴露出来,药理发现雷公藤根、叶、茎、花均有巨毒,毒性成分主要为二萜类,其次为生物碱类、三萜类及苷类。中毒症状出现的早晚轻重与用药量、剂型、体质、用药时间长短等有关,今后应该在中药中筛选减毒增效的药对配伍,充分发挥中药制剂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为RA的治疗提供更加广泛切实的选择,展现其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药药理学 雷公藤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应用
谢艳
河南省正骨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洛阳471000
国内会议
洛阳
中文
249-251
2012-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