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游离前臂背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以骨间后动脉为蒂的游离皮瓣提供解剖基础.方法:用20侧成尸上肢标本,观测骨间后动脉在前臂下1/3区穿支数目、位置、外径以及最粗皮支到尺骨茎突远端的距离;测量支配尺侧腕伸肌神经支与骨间后动脉交叉处血管外径和到最粗穿支发出点的距离.同时观察前臂后皮神经分布.结果:骨间后动脉在前臂下1/3有(3.0±1.1)条穿支,去除外径小于0.2mm者,还有(2.6±0.8)条.穿深筋膜点穿支外径(0.4±0.2)mm,发出点外径(0.5±0.3)mm(P>0.05).最粗穿支从穿深筋膜点和发出点到尺骨茎突远端的距离分别为(5.5±1.1)cm和(5.6±1.6)cm(P>0.05).神经支和血管交叉处动脉外径(1.5±0.2)mm.最粗穿支发出点到交叉处距离(10.8±3.3)cm.前臂后皮神经在前臂位于脂肪和深筋膜层间,其终末支支配前臂背侧下1/3皮肤感觉.在前臂中、下1/3交界处神经横径(0.4±0.2)mm,距离肱骨外上髁和尺骨茎突远端连线垂直距离(1.2±0.6)cm.结论:以骨间后血管为蒂可在前臂下1/3设计游离皮瓣,携带前臂后皮神经可构成感觉皮瓣.

前臂后皮神经 游离皮瓣 骨间后动脉 应用解剖

PAN Zhao-hui 潘朝晖 WANG Jian-Li 王剑利 JIANG Ping-ping 蒋萍萍 王昌德 薛山

Orthopedics Institute of Chinese PLA, 89th Hospital, Weifang, Shandong Province, 261000 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 山东潍坊261021

国内会议

2012全国显微修复研讨会

大连

中文

180-184

2012-07-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