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生儿期巨结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经验

  目的:探讨新生儿巨结肠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临床常用辅助检查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科室共收治58例新生儿(<6月龄)顽固性便秘患者,男41例,女17例,平均年龄2.2月,常规进行X线稀钡灌肠及24h延迟摄片、肛门直肠测压(水合氯醛镇静状态下)、直肠全层活检等三项辅助检查。结果:13例钡灌肠和肛门直肠测压均为阴性患儿,初步排除巨结肠诊断,进行门诊扩肛、生物反馈训练等治疗,1-3月后均能正常排便。其余45例患者,1)钡灌肠典型阳性率60%(27/45),可疑阳性率22%(10/45),阴性率17(8/45);2)肛门直肠测压阳性率87%(39/45),阴性率13%<6/45);3)直肠全层活检阳性率87% (39/45),阴性率13%(6/45)。X线钡灌肠与肛门直肠测压的阳性(包括可疑阳性)符合率87% (34/39),阴性符合率50%(3/6);肛门直肠测压与直肠全层活检的阳性、阴性符合率100%。39例肛门直肠测压和直肠全层活检均为阳性患者根治手术后结直肠病理确诊为巨结肠:其余6例均为阴性患者中2例经门诊扩肛和生物反馈训练后排便正常,另4例门诊治疗失败,根治手术后结直肠病理为巨结肠同源病可能。结论:对于新生儿巨结肠的诊断措施,肛门直肠测压和直肠全层活检两项方法的准确率高而且稳定,X线钡灌肠也有较好的辅助价值,但准确率不及前两者。

新生儿疾病 巨结肠 临床诊断

向波 王春燕 蒋小平 徐志诚 李福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

国内会议

中国医师协会第三次全国新生儿科医师大会

北京

中文

238-238

2013-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