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规律探讨
中医无“慢性重型肝炎”之病名,依据其临床表现和常见并发症,可属于中医瘟黄、血证、臌胀、昏迷等范畴。由于病情复杂多变,目前对慢性重型肝炎病因病机、证候规律缺乏系统研究,缺乏统一的辨证论治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钱英、张秋云等研究认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基本病机为“毒损肝体”,进而“体用同损”。基于“毒损肝体”病机,本研究拟进行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证候规律研究探讨。<br> 慢性重型肝炎始发病因为“湿热疫毒”,继发病因有内毒和瘀血等,形成“毒瘀胶着”的局面,湿(毒)的证候学特点表现为水浊内停、湿浊困阻、湿毒壅盛、热毒炽盛、血热证等;瘀(郁)的证候学特点表现为肝脾血瘀。由于“毒损肝体”,肝之“体用同损”,并影响脾肾及它脏,久病必虚,导致肝脾肾气血津液病变及阴阳虚损。表现为肝肾阴虚、肝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肝阳虚、脾肾阳虚等脏腑虚损的证候。
中医理论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症候规律 发病机制
胡建华 李秀惠 姚乃礼 张秋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8-11
201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