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小组工作在解决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适应性问题中的价值揭示--以河南省ZMD地区为例

  受生活环境尤其是家庭成长环境断裂性的影响,艾滋病致孤儿童表现出社会适应性水平不高的问题。从对社会适应性量表全体被试的分析中发现,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与总分的相关度超过了正常水平的上限。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小组工作在解决艾滋病致孤儿童的社会适应性问题中主要发挥社会化、康复和能力建设的功能。小组工作的介入使艾滋病致孤儿童实现了从“被动无适应”→“主动要适应”的观念转变,使儿童在互动情景中寻求迫切的社会支持,在游戏中树立自尊、沟通的价值追求,在体验中识别自我应对方式,实现了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适应性水平的综合提升。

艾滋病致孤儿童 社会适应性 心理健康 生存环境

Chen Jianiie 陈建杰

The College of Social Welfare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Henan Xinxiang 453007 河南师范大学 社会事业学院,河南省 新乡市 453007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北京

中文

90-92

2012-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