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喀斯特洞穴环境中的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研究
洞穴的形成开始于几十万到几亿年前,洞穴内部环境以黑暗,营养和能量贫乏,氧气稀少,温度恒定等为特点。洞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不易于人类的进入,因此是一个较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一个研究微生物资源的绝佳环境。本研究从云南九乡峡谷公园溶洞、阿庐古洞、建水燕子洞采集滴水、河底沉积物、石花和岩壁土壤样品共19份,选用13种培养基以探索该洞穴环境中的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从中共分离得到放线菌713株,挑选其中的144株作为代表性菌株,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放线菌的种群多样性。结果显示,这些放线菌分布于8个亚目、17个科、32个属,其中包括9个潜在新分类单元。本结果表明,洞穴环境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利用、价值。
放线菌 多样性分析 资源开发 洞穴环境
程娟 周恩民 尹以瑞 明红 唐蜀昆 徐丽华 李文均
云南大学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西南微生物多样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昆明 65009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乌鲁木齐 839911 云南大学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西南微生物多样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昆明 650091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72-72
2012-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