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级河流疏浚底泥重金属的源解析与生态风险

采集了重庆市10条次级河流、3个层次的145个疏浚底泥样品,分析了底泥中的Cd、Cr、Cu、Ni、Pb、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初步解析重金属的可能来源,并评估了底泥疏浚全过程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重庆市次级河流疏浚底泥Cd、Cr、Cu、Ni、Pb、Zn的Box-Cox平均含量分别为035、35.39、20.37、23.32、26.23、65.65mg/kg.Cu、Pb、Ni可能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径流;Cr可能来自工业废水;Cd、Zn可能来自矿山废水和部分工业废水.从背景浓度角度考虑,小安溪、桃花河、跳蹬河的Cd、Pb、Zn污染较重.从底泥疏浚的全程风险角度考虑,疏浚前底泥基本上没有毒性风险;跳蹬河因Cr、Zn和桃花河因Cu含量较高,在疏浚和转运过程中必须保持与周围环境的有效隔离;疏浚后重金属含量处在土地利用的安全水平之内,但仍需关注疏浚底泥的土地使用总量与重金属次生环境效应.
次级河流 疏浚底泥 重金属含量 源解析 生态风险
Chen Yucheng 陈玉成 Yang Zhimin 杨志敏 Li Zhangping 李章平 Chen Hong 陈宏 Chen Qinghua 陈庆华
Key Laboratory of Eco-environment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Ministry of Education),Southwest 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 College of Resources & Environ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China ; Chongqing Key La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 College of Resources & Environ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China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
国内会议
第二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会2012年首届学术年会
中文
88-100
2012-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