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双歧杆菌对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特定双歧杆菌菌株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Balb/c小鼠结肠炎的影响,探讨该双歧杆菌菌株对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SS组)和实验组(DSS+Bf组).对其进行相应处理。检测每组小鼠结肠的长度及结肠炎炎症程度,利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小鼠肠道派氏斑细胞中IL-10的表达,利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肠道黏膜中IL-10分泌阳性细胞。结果:实验组小鼠结肠的平均长度为7.8±0.21cm,较模型组其缩短程度减少;结肠炎炎症程度,模型组与实验组有明显的差异。结论:该实验所用的双歧杆菌菌株通过增强肠道免疫细胞的IL-10的表达及分泌,减轻DSS诱导的小鼠肠道炎症反应。

炎症性肠病 双歧杆菌 动物模型 疗效评价

金丹 李芳芳 李红花 李英信 孟繁平

延边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研部,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133002

国内会议

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暨2012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

南京

中文

232-233

2012-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