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ALT1~2×ULN)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目的:明确慢性乙型肝炎(ALTI~2×ULN)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特点.材料和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格,现场采集1065例慢性乙型肝炎(ALT1~2×ULN)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对应分析等多元统计.通过因子分析与变量聚类这一新的组合方式,得出患者群体的基础证型分类及患者个体的证型判定.结果:确定五种主要中医证型,其中典型脾虚湿热证519例(46.0%);脾虚湿热兼肝肾阴虚证264例(23.4%);脾虚湿热兼气阴两虚证165例(14.6%);脾虚湿热兼脾肾阳虚证94例(8.3%);脾虚湿热兼肝气郁结证87例(7.7%).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HBV-D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典型脾虚湿热证患者HBV-DNA(1g)水平最高,脾虚湿热兼肝气郁结证患者的HBV-DNA(1g)水平最低.结论:典型脾虚湿热证和脾虚湿热兼肝肾阴虚证是慢性乙型肝炎(ALT1~2×ULN)最主要的证型.
慢性乙型肝炎(ALT l-2×ULN) 中医证候 分布规律
高月求 李曼 刘顺庆 周振华 朱晓骏 孙学华 吕桦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 201203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16-116
2012-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