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肌松监测和闭环注射技术结合是否对肌松药残余阻滞作用可能造成的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17例,全部病例麻醉时间均在90min以上且均无神经肌肉疾病,随机分为4组,即顺式阿曲库胺闭环肌松注射系统(CisA+CCLMRIS)组与顺式阿曲库胺监测(CisA+NMT)组;维库溴铵闭环肌松注射系统(V+CLMRIS)组与维库溴铵监测(V+NMT)组.记录CisA+CLMRIS组及V+CLMRIS组拮抗时、拮抗后5,10,15,20,30,40,50及60min时的TOF率(TOF ratio T4/T1);记录各组拔管、出手术室、入ICU时的TOF率及TOF率<0.70的例数、残余肌松发生率及持续时间.计量资料采用分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果:CisA+CLMRIS和V+CLMRIS组拮抗后TOF率恢复明显快于CisA+NMT组和V+NMT监测组,两组比较5,10及15min时有显著差异;20-60min时差异非常显著;4组残余肌松持续时间分别为CisA+CLMRIS组(9.48±4.36)min,CisA+NMT组(14.43±4.64)min;V+CLMRIS组(21.28±5.66)min,V+NMT组(33.87±118.39)min;NMT组明显长于CLMRIS组(P<0.05);CLMRIS组与NMT组比较,CLMRIS组的肌松药用药量、残余肌松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低于NMT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闭环肌松注射系统是在靶控注射泵基础上结合肌松监测技术和自动反馈给药的一项新技术,能够科学实现根据病人实时的肌松程度自动控制给药模式,客观的反应及显示肌松深度TOF数值。手术全程自动、客观给药,无需人工干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骨骼肌松弛药 闭环注射技术 临床应用 疗效评价

卢荣军 曹淑梅

西安市第一医院麻醉科 710002

国内会议

全国第三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

西安

中文

217-217

2012-07-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