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抗IL-17单克隆抗体中和γδT细胞来源的IL-17治疗小鼠脓毒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脓毒症时小鼠体内IL-17的变化趋势,主要来源以及应用抗IL-17单克隆抗体中和小鼠体内IL-17后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为脓毒症治疗探寻新的有效简单的靶点。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致脓毒症小鼠模型。首先ELISA法检测CLP小鼠和假手术组小鼠体内血浆及腹腔冲洗液3,6,12,24h的IL-17水平。接下来分离脓毒症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PMA刺激PBMC并收集细胞,荧光抗体行细胞表面及胞内标记后流式细胞术分析CD4+T细胞、CD8+T细胞、γδT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主要分泌IL-17的细胞群,确定脓毒症小鼠体内IL-17主要来源。之后,于CLP术后3h,小鼠体内经静脉或腹腔两种途径给予抗IL-17单克隆抗体或同型对照抗体观察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脓毒症小鼠的生存情况,并取不同处理组小鼠外周血细胞、血浆、腹腔冲洗液、肺组织,检测其体内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腹腔给药组和对照组腹腔冲洗液中中性粒细胞和γδT细胞数目,细菌菌落数和肺组织干湿重比。结论:本实验较好的阐述了脓毒症小鼠体内IL-17在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势的差异,以及脓毒症时IL-17的主要来源。分析并证实了腹腔给予抗IL-17单抗效果优于静脉给药,说明在脓毒症病程中,腹腔局部,8 T细胞来源的IL-17作用较全身更为重要,阻断局部的IL-17有可能为脓毒症临床治疗上提供一个新的潜在靶点。
脓毒症 免疫疗法 基因克隆 疗效评价
娄景盛 李金宝 邓小明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麻醉科200433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312-313
2012-07-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