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东部一次典型生物燃烧气溶胶的光学和微物理特征分析

  长江三角洲是世界上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来源于中国东部的生物燃烧气溶胶会影响整个长三角地区.利用卫星和地面遥感地面采样设备调查了2009年5月16日生物燃烧烟羽传输到东滩(N31°31′26.9″、El21°57′32.8″,11.9米)时气溶胶的物理和光学属性变化以及气态污染物的关系.后向轨迹和MODIS被用于分析燃烧气团来源、路径和影响范围.适当降低去云标准,同时在气溶胶模型选择中采用了吸收性气溶胶模型,MODIS反演测站上空AOD (500nm)为2.06.燃烧释放烟羽导致光度计观测的平均AOD (500nm)从1.16升至2.14,α在0.96-1.22之间变化,燃烧烟羽影响时AOD比平常高出22%.地面观测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和散射系数是平日平均值的7倍左右,PM2.5最大值达到98.1ng/m3,高出平时平均值的8.5倍.生物燃烧烟羽影响期间气溶胶粒子在短波长段表现了强烈的光谱变化,小粒子消光效率明显提高.

气溶胶 生物燃烧事件 光学属性 微物理特征 大气污染

贺千山 李成才 何涛 栾青 李婷婷 高伟 周广强

上海市气象局 上海市 中国 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北京 中国 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 北京 中国 山西省气象局 太原 中国

国内会议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学术年会

南宁

中文

2236-2243

2012-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