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1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不随意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进而指导康复治疗。<br> 方法:对135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br> 结果: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男孩多见,就诊年龄集中在6月~2岁,黄疸迁延(包括核黄疸)、早产、缺氧窒息、低体重、缺血缺氧性脑病是主要的高危因素。运动障碍严重且广泛,原始反射残存,异常姿势明显,常伴发听力、视力障碍,摄食、吞咽障碍,智力障碍,癫痫。<br> 结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有其特殊的临床特点,病情复杂且障碍广泛,康复治疗手法宜轻柔,以打破原始反射、抑制异常姿势、促进主动运动发育为主,同时注重伴发症的康复治疗。以促进全面发育,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 儿童患者 康复训练 临床治疗
雷爽 马丙祥 马晓俊 李琳 李瑞星 史文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河南中医学院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二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重庆
中文
277-277
2012-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