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周围性面瘫.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儿童比例有逐年增加趋势,且有15%-20%患儿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法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在临床的疗效已逐步得到肯定,然而至今尚无rTMS用于临床治疗儿童IFP的报道.本研究通过评估rTMS治疗儿童IFP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儿童IFP提供新的治疗方法.<br>  方法:1.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IFP儿童10例进行单中心、开放性观察,男6例,女4例,年龄2-7岁,病程21-35天。2.rTMS刺激部位为患侧耳前方,频率1Hz,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即15%。入组患儿均用rTMS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是每天1次20分钟,共1200脉冲;每周5次,连续4周。3.观察记录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时患儿的临床改善情况及安全性,包括面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分级、面神经运动传导及副作用等。结果:面神经功能评分:治疗4周、8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神经功能分级:治疗4周、8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在治疗8周时,入组患儿面神经功能均恢复至Ⅱ级。疗效分级:治疗4周时显效率为80%,有效率20%;治疗8周时显效率为100%,与治疗4周时比较有显著的提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神经运动传导:治疗前面神经患侧和健侧的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患侧潜伏期和波幅较前均有所改善,但与健侧及治疗前患侧分别比较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患侧潜伏期和波幅有了进一步改善,与治疗前患侧比较时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与健侧相比,潜伏期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波幅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副作用报道,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结论:rTMS作用于药物、针灸治疗疗效不佳的IFP儿童,在治疗8周时能明显改善患儿的面神经功能,显效率为100%。rTMS无明显副作用,耐受性和安全性好。rTMS可能会成为儿童IFP新的康复治疗方法之一。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儿童患者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临床疗效

孙曼莉 肖农 刘玲 陈玉霞 乐凯 胡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二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重庆

中文

282-283

2012-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