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患儿的脑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脑瘫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和红细胞聚集性观察以探讨脑瘫儿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微循环障碍之间的关系.<br> 方法:本组患儿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昆明会议制定的小儿脑瘫诊断标准.年龄1~8岁230例,男146例,女84例,选幼儿园的正常同龄儿30例作对照.采用理邦CSB Ⅱ型经颅脑血管超声检查仪(TCD),使用2MHz的脉冲多普勒探头双侧颞窗分别测量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LCA)的血流频谱,所得频谱输入计算机分析系统,自动计算出所测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以及血管阻力指数(RI).同时对73例患儿采用北京莱润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图像图形研究所研发的红细胞观测与临床数据分析系统进行红细胞聚集性测试,选用国产WX-6型多部位微循环显微镜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br> 结果:在ACA,MCA,LCA 3组动脉中,脑瘫组Vm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I及RI均高于对照组(P<0.05)。头颅MRI有脑白质及额叶皮质发育不良者脑血管阻力参数及血流速度异常者较正常对照组更明显。轻、中度脑瘫组与重度脑瘫组间比较PI有统计学意义(P<0.O5)。脑瘫程度与红细胞聚集增高具有相关性(P<0.05);轻、中、重度脑瘫组间中重度红细胞聚集增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中、重度脑瘫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异常明显高于轻度脑瘫组(P<0.05);而中、重度脑瘫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的脑瘫儿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管襻短小,输入枝显著痉挛,管襻数目减少,有不同程度红细胞聚集;不同程度脑瘫患儿之间血沉及K方程指数无显著性差异常。<br> 结论:①通过对脑瘫患儿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及74例脑瘫患儿红细胞聚集性及甲襞微循环的观察研究表明:脑瘫患儿存在着脑血流动力学障碍,其特点为脑供血呈高阻力、低灌流,伴有外周微循环的明显障碍及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的异常,年龄越小障碍越显著。脑瘫病情越重,红细胞聚集增高越明显。且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的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脑瘫患儿有着慢性脑微循环障碍的学说理论。②脑微循环障碍是抑制婴幼儿脑瘫患者脑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用改善脑微循环药物及针灸,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微循环障碍,增加脑皮质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供氧,对脑发育高峰时期的婴幼儿脑瘫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可达到促进脑发育的目的,利于脑组织的修复重塑与功能代偿。
脑性瘫痪 儿童患者 病因分析 脑微循环障碍 脑血流动力学
刘振寰 钱旭光 马美美 赵勇 李玉秀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桂城,528200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二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重庆
中文
331-332
2012-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