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脑性瘫痪患儿的平衡特点初探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的平衡特点.<br>  方法:13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其中痉挛型偏瘫47例,痉挛型双瘫62例,不随意运动型25例)参与本研究.采用Berg平衡量表对患儿进行静态评分、动态评分、总分进行评估.<br>  结果:静态评分、动态评分、总分在偏瘫、双瘫、不随意运动型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6.744、10.987、15.546,P均<0.001),偏瘫型组静态评分与双瘫型及不随意型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4、0.000),偏瘫型组动态评分与双瘫型及不随意型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1、0.000),偏瘫型组总评分与双瘫型及不随意型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1、0.000);双瘫型组静态评分与不随意型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为0.000),双瘫型组动态评分与不随意型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为0.047),双瘫型组总评分与不随意型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为0.001).<br>  结论:脑瘫瘫痪患儿中偏瘫患儿平衡功能最好,双瘫患儿次之,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平衡功能最差。

脑性瘫痪 儿童患者 平衡特点 能力评估 病理机制

郭春光 张惠佳 王益梅 王跑球 胡继红 颜华 周平秋 何金华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二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重庆

中文

332-332

2012-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