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康复和管理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的模式探讨
目的:总结实施长江新里程计划-“脑瘫儿童康复及残疾预防项目”经验,探讨在社区康复和管理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的模式。<br> 方法:引导式教育起源于40年代的匈牙利,由Peto教授发明。系通过引导式教学和节律性语言诱导,将康复的方法传授给脑瘫和自闭症儿童、中风偏瘫和帕金森病等患者,调动他们学习与康复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其克服困难、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全面康复和发展的目标。<br> 结论:在项目运行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的经验发现,引导式教学操作容易,成本较低,深受残疾儿童喜欢;省中心引导式教育“四课一操一流程”的特色,为家庭康复和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且通过培训进修,向基层推广引导式教育已取得成效。笔者提出,依托社区幼儿园、社区卫生和康复机构,建立引导式教育班级、小组或中心,由社区教师或家庭医生、社会工作者和家长充当引导员应用引导式教育,调动家庭和个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各类残疾人群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和练习,由家庭和残疾人自己管理自己,将康复和参与社会作为残疾人自己必需的、可实现的理想,建立正常的生活模式与生活习惯,培养健全人格和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提出通过组织培训、建立机构、完善网络、保障待遇等措施,在社区康复和管理中应用引导式教育模式。
小儿脑瘫 社区康复 引导式教育 训练模式
廖洪波
湖南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410002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二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重庆
中文
391-391
2012-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