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以社交故事为内容的音乐治疗干预孤独症儿童的效果实证研究

  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近年来,儿童孤独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也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特殊教育、心理行为治疗等综合性干预方法。<br>  具体方法为,将8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社交故事音乐治疗组((n=3)、音乐治疗组(n=3)和对照组(n=2),社交故事音乐治疗组和音乐治疗组均接受音乐治疗,并对社交故事音乐治疗组患儿采用以社交故事为歌词内容的音乐治疗,包含学唱社交故事歌曲、表演社交故事内容等。音乐组儿童只学习社交故事组所学歌曲的曲调,歌词用“啊…”等无意义发音代替。对照组不接受音乐治疗。实验干预前、后用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评估儿童各方面发展情况。结果发现,社交故事音乐治疗组在言语沟通、交往、躯体因子得分上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结论:以社交故事为内容的音乐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语言能力的改善效果显著。

儿童孤独症 音乐治疗 社交故事 疗效评价

张雅如 陈蕾 邵智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儿童孤独症专科,重庆 400700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重庆 400715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二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重庆

中文

431-431

2012-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