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精神产品与精神信仰历史存态落脚点的比较--浅谈图书馆与宗教历史品质穿越时空性记忆移植的比较

  在历史文化延脉中,能够寄托人类记忆移植的装置,主要由两处驻足点:一是精神产品精神成果,历史文化性驻足点;二是,精神信仰的历史文化性驻足点;二者同属于文化历史脉载的记忆性遗迹。但所展现的历史文化属性细化不同,品质各异;从倡主的主题看图书馆更注重科技性、文明性、娱乐和生活性,统治阶级意志性承传、典藏、利用和阅读,而置存诸神的庙堂、圣宇和寺庵,便倡劝虔拜、朝圣;前者,是精神文化产品成果的集结“记忆”的代代承传“活态化”的能动性利用;后而者却以专门教义的经书来劝导、卦卜宇宙千缘;前者,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综合性科学精神文化产品广存、广传、广展之状态;后者则以倾注于信仰学域的求拜、救赎、圆愿、卦卜和企求福佑运护等。一切的存态皆然于活态化的历史性记忆,以精神产品和精神信仰存态,隆起历史演进的脉落,从而反映历史性精神文化思想成果和信仰在历史存态的品质。从此比较出,各自的功能性所折射的文化性人脉传承轨迹。终极性地追问灵魂的本质,驻足性的选择;除较之出品质异同优劣之外,二者在历史文化沿革中对其发展的影响,洞悉出各自的定位支点,以及对当下社会精神文化品质进行的剖析,为选择精神思想成果信仰的科学价值化,而提出可靠的借鉴依据,表达出趋进文明维度的进一步跃进。

图书馆 精神产品 宗教信仰 历史存态

周脉明

中国图书馆学会

国内会议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海论坛

徐州

中文

96-105

2012-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