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入声韵尾边音化分析
文章基于“汉语方言地图集数据库”材料描写了汉语方言入声韵尾边音化的演变类型和地理分布,讨论了韵尾边音化的演变机制和演变过程。韵尾边音化的语音机制在于低元音降低了舌尖高度,破坏了-t尾的唯闭性从而产生边音尾;入声韵的低调值以同样的机制破坏-t尾的唯闭性产生边音尾。韵尾边音化先从低元音入声韵开始,逐渐将边音化推及主元音为其他类型的-t尾入声韵。在音系结构中相关入声韵完成边音化演变后,由于音节时长补偿机制低元音入声韵率先开始消失边音尾,消失过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音系中只剩下主元音为舌位较高、时长较短元音的入声韵保留边音尾。
汉语方言 入声塞音 韵尾边音化 历史演变
栗华益
安徽大学中文系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89-91
2011-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