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自然环境,语言是维系人类社会的第一纽带,语言与地理关系密切.方言更与地理息息相关,山川河流是方言形成的主要因素,地缘地域是方言分区及命名的重要依据,地理因素渗透于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的各层面.于是有语言/方言地理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语言地理学已进入GIS(地理信息系统)时代.GIS具有多重功能:空间定位,信息管理、查询与分析,多元制图,可视化表达等,近十年来,已被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考古学、哲学、犯罪学等广泛应用.与GIS的交叉研究正在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种新手段,与地理关系密切的语言学自然不例外.承载中华灿烂文化的汉语方言目前面临双重危机,一是自身的急剧萎缩,二是网络语言的涂抹浸染.保护方言资源、实现方言信息共享和信息化研究成为一个瞩目的课题.我们认为,构建汉语方言GIS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选择.设计汉语方言GIS应依据三个理念:开放、互动、方言数字化.汉语方言GIS的基本功能有查询、制图(有声)、采集、研究、发布(成果)、互动等.此外,还应对汉语方言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的深度交叉有所贡献.
地理信息系统(GIS) 汉语方言 方言地理学 方言数字化
刘俐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100-100
2011-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