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称”范畴的汉语视角
笔者认为“非人称”的生成机制和实现途径在语言中不尽相同:注重语法和语义关系的语言一般通过格、一致等形态句法手段来反映非典型主语或施事特征;而注重语用关系的汉语则可在“语用优先”的原则下,形成特殊的句子成分排列,从而弱化语法或语义关系特征。
近代汉语 非人称语言 句法结构 语义关系
吴建明
福建师大外国语学院/法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178-178
2011-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近代汉语 非人称语言 句法结构 语义关系
吴建明
福建师大外国语学院/法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178-178
2011-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