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结核病与抗原酶联免疫斑点形成细胞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结核病与不同抗原酶联免疫斑点形成细胞数的关系.方法:设置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结核(30例),结核性胸膜炎(30例)及结核控制组(30例),继发性肺结核依据HRCT半定量评分分为两组,评分<5分(PTB1,59例)及评分≥5分(PTB2,54例);应用Elispot技术检测各组间外周血不同抗原酶联免疫斑点形成细胞数(SFCs),并比较各组间有无差异.结果:PTB1和PTB2的评分分别为3(1∽4)、8(5∽18),两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261,P=0.000);不同类型活动性结核病与结核控制组间不同抗原酶联免疫斑点形成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类型活动性结核病中,血型播散型结核低于其它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变程度的继发型活动性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酶联免疫斑点形成细胞数越高,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性越大;免疫功能低下时,酶联免疫斑点形成细胞数降低.
结核病 临床诊断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细胞数
马威 陆普选 陈心春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艾滋病临床影像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感染及传染影像学最新进展学术会议
郑州
中文
199-202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