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学”一词的源流演变看中国新闻学学科的兴起和发展
通过考察“新闻学”一词的源流历史,笔者认为:由于1899年在松本君平《新闻学》出现的“新闻学”是汉语和日文的同文同形,便利了中国留日学生与知识分子的翻译和借鉴,中国知识分子认同“新闻学”词汇和概念。随着1903年《新闻学》汉译本在上海的出版发行,“新闻学”影响更加广泛;而1904年1月,出现在《万国公报》上的“报学”一词,由于传教士报刊事业影响的削弱,并未引起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随着中国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取向从日本转向欧美,尤其是1913年美国记者休曼《实用新闻学》中文版的出版,“Journalism”与“新闻学”译法的直接对应,更加强化了“新闻学”一词的概念。1918年,留美兼修新闻学课程的北大教授徐宝璜和蔡元培等创办起“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则逐渐推开了搭建中国新闻学科的大门。特别随着20世纪20年代徐宝璜《新闻学》、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的出版,中国新闻学的三大支柱(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和历史新闻学)逐渐建立起来。虽然“新闻学”与“报学”的纷争又起,但是随着新闻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新闻学”逐渐取代“报学”,成为大行其道的主流;而“报学”则随着解放后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学科的建立,而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新闻学 词汇演变 学科发展 回顾性分析
邓绍根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7-61
2008-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