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技术对博物馆新概念之贡献

  当今世界有两个趋于共存的倾向。一方面,一个强烈的倾向是保护自我身份及其蕴涵的文化特点。另一方面,大众媒介又迫使我们要形成一个清晰的整体观念,而这就意味着要牺牲文化的个体身份。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博物馆和博物馆学一定要开辟新道路、总结新经验、采用新的工作方法,与新兴媒体技术的表现方式相比,更着重强调我们的恐惧、怀疑、渴望与梦想。因此,指出博物馆和博物馆学所面临的现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团体如何构建他们的话语,如何面对现实、应对问题。<br>  另一方面,博物馆学家仍然想弄清楚新技术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博物馆的运行和变化产生必然影响。很显然,通过电脑网络,博物馆越来越组织化。他们正在经历一场质变,从而使各个国家的人不需要亲身来访即可参观。博物馆的概念有必要重新定义,因为现在博物馆不再仅仅是收藏和管理东西的地方。博物馆的角色不再是储藏浩如烟海的物质收藏品。这是否意味着传统博物馆的终结?是否是我们茫然不知前路地歪曲了博物馆的正统概念?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明白,博物馆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相反,相信博物馆如果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具体现实,一定会有其用武之地的。因而,就可以理解新型虚拟博物馆或者“在线”博物馆的出现。<br>  然而,这种新的虚拟博物馆的作用是什么呢?首先,有其教育作用,即传播保护文化遗产的思想。这标志着在虚拟博物馆中,虚构的思想可以物化,变成有形之物。我们可以摆脱物理障碍欣赏艺术品。因此,必须充满热情与想象地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与博物馆的未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保持文化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基础上,使“人性化”的文化更具普遍性。

博物馆 多元文化 交流平台 通信技术 虚拟空间

埃尔南德斯·弗朗西斯卡·埃尔南德斯 谭翎

西班牙马德里康普斯顿大学

国内会议

国际博协博物馆学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中国博物馆学会博物馆学学术研讨会

长沙

中文

176-180

2008-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