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失地农民安置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利益均衡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是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许多农民被迫成为失地农民。由于失去赖以保障的土地,失地农民面临着诸多风险,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养老保障,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在征地过程中,原来政府也采取一定的征地安置方式,如招工安置、货币安置、留地安置,但都存在一定缺陷,无法给失地农民长久的生活保障。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征地农民生活、发展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所以,必须要积极探索或实行的新的安置制度方法,来解决被征地农民的长久生计问题和构建失地农民的长效保障机制。<br>  本文以吴江市“土地换社会保障”的新安置制度创新为例,分析说明,在征地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其行动选择分析,阐述了新安置制度建立了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变“一次性补偿”为“长期保障”,最终得出结论我国失地农民安置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利益均衡。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制度创新 利益分配

陈忠

江苏省吴江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

北京

中文

857-867

2007-09-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