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印度洋中脊合同区硫化物的地幔物质来源:来自Sr-Nd-Pb同位素证据
本文从Sr-Nd-Pb的同位素特征来探讨西南印度洋中脊合同区硫化物的地慢物质来源,并将热液硫化物与洋中脊玄武岩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硫化物与玄武岩的同位素进行对比发现,热液输入的Sr在硫化物的形成中起的作用很小,大部分来源于海水中的Sr。从Sr-Nd图解中发现热液硫化物的同位素与玄武岩的同位素处于两个极端,玄武岩的分析数据位于正常的MORE范围内,而硫化物Sr,Nd同位素均较低,这可能是存在形成源区有地壳物质的参与,这也与印度洋的玄武岩具有DUPAL异常的特征相吻合。Pb同位素也有类似的特征,硫化物的形成可能与深部的地慢物质有关。总之,西南印度洋中脊硫化物的形成除了岩浆热液、海水的作用外,有可能地慢的不均一性也起了部分作用。
硫化物 成矿作用 地幔物质 同位素
邓希光 杨岳衡 杨永 姚会强 吴庐山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76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535-536
2012-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