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首次转阴时间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 PML/RARα融合基因首次转阴时间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经白血病MICM分型诊断初次确诊为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包括L型、S型及S突变型)的APL患者21例,按照APL临床路径行ATRA和As2O3双诱导治疗以及缓解后巩固和维持治疗;同时经多重巢式RT-PCR动态监测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水平,并随访观察和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 21例APL患者经临床路径治疗后,均在双诱导治疗阶段获得CR,除1例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在216天之间未获得转阴后失访外,其余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均在49到223天之间首次转阴,平均首次转阴时间为106±48天,且L型、S型及S突变型各亚型之间转阴时间无统计学差异;首次转阴后20例患者随访5到19月,其中1例PML/RARα融合基因133天首次转阴患者出现转阴3个月后分子生物学复发和4个月后临床复发,其余19例患者均长期保持分子生物学缓解。结论 动态监测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是APL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数,同时也是预测临床复发的灵敏指标。

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陶千山 熊术道 陶莉莉 丁士华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安徽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中心,合肥230011

国内会议

安徽省第十二次血液学学术会议暨中国脐血移植协作组第五次会议

合肥

中文

183-184

2012-08-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