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2年度预测检验及预测失误原因探讨

  本文从地质构造环境、地磁学背景、和地磁观测条件的角度做了预测效果较差原因的分析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br>  1.利用太阳活动与全球大震活动关系对全球7-9级强震个数的预测基本正确,说明太阳活动与地球强震活动之间有一定关系。<br>  2.利用地震活动的遥相关法,对中国及邻区6-7级中强震个数的预测基本正确,说明日本大震对中国及邻区的中强震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br>  3.1900年以来,中国地区88-90% Ms6-8级强震均位于构造边缘和断层上,在预测中没有考虑这个重要的地质背景,可能是造成预测震级普遍偏大、有的地震地点误差偏大的原因之一.<br>  4.2008年以来,地磁Z分量日变幅极值法对地震的短临预测显示,地震前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地磁短期和临震前兆异常信息;但震级预测普遍偏大,尤其是对环渤海和大拐弯地区,震级预测误差大至3级左右,可能与海水和温度有关。<br>  5.国内地磁台的分布虽然在密度上有所增加,但多震的新青藏滇地区,和首都圈,地磁台站太少。即使如此能够正常提供数据的台站寥寥。应该引起重视。

地震 预测预报 地质构造 地磁观测

曾小苹 林云芳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国内会议

2012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89-95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