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模型的辽宁大伙房水库汇水区面源污染空间分布与防治措施
本文以辽宁省大伙房水库汇水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2009年的水文和水质监测数据对SWAT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建立了适合该区的面源污染模拟模型,模拟了研究区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泥沙坡面产量为15.40万t,属于极微度侵蚀.就全区而言,耕地的侵蚀模数最高(475.84t·km-2·a-1),灌木林地、有林地的侵蚀模数较小;总氮和总磷的坡面输出量分别为1248.83t和102.88t,耕地的输出量远高其他类型.浑河流域面源污染的产生量最高,其次为苏子河,社河最小,各河流均呈现上游高于下游的规律.针对研究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性,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建议,为水土保持和面源污染防治提供重要基础支持.
水库汇水区 面源污染 空间分布 数字模型 防治措施
汤洁 卞建民 李昭阳 杨巍 刘畅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长春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1214-1218
2012-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