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

  目的:介绍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手术的术前规划方案和手术方法,比较导航技术辅助与单纯关节镜技术对股骨、胫骨隧道位置的影响。方法:术前根据标准正、侧位X线片进行股骨、胫骨隧道理想位置的设计。术中“C”型臂机获得正侧位影像后输入计算机形成虚拟工作界面。膝关节周围分别于股骨、胫骨侧安置“患者追踪器”。前十字韧带胫骨及股骨导向器上分别装配“工具追踪器”。经过注册及校准后,导航系统识别并捕获上述追踪器发射的信号,确定膝关节的位置,实时跟踪手术工具的位置方向,并将隧道的虚拟路径叠加在工作界面上,供术者实时调整导向器的位置与方向,直至达到术前规划的要求,实现导航目的。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完成导航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手术46例。对其中的40例进行术后X线片的测量,确定胫骨及股骨隧道的位置,与同期进行的40例单纯关节镜下重建手术隧道位置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导航组胫骨隧道位置平均为45.35%±3.827%(37%~53%),股骨隧道位置平均为62.25%±5.610%(52%~73%);关节镜组胫骨隧道位置平均为41.05%±6.008%,(25%~54%),股骨隧道位置平均为56.62%士7.316%(46%~77%)。导航组的股骨及胫骨隧道位置较关节镜组明显偏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的标准差小于关节镜组。结论:透视导航技术可以优化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手术,胫骨及股骨隧道位置更偏后,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前十字韧带重建术 关节镜 计算机导航技术 临床疗效

冯华 张辉 洪雷 耿向苏 王雪松

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中心

国内会议

第一届全国计算机辅助外科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41-41

2008-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