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君子”“小人”到“中民”“公民”
“君子”与“小人”是孔子在春秋晚期提出的一对评判道德善恶的人格原型。尽管这一原型被历代儒学家们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含义,但是孔子所奠定的基本内涵,诸如,“性相近”的人性设定、“以义为上”的义利观、“外礼内仁”的道德自觉性、“士志于道”的终极价值诉求等特征,却始终贯穿如一。若从现代道德权利与义务统一的视角予以审视,原始儒家关于“君子—小人”的传统人格内涵,在经过合理扬弃的基础上或许会转换为养成现代“中民”和“公民”德性的有利资源。
伦理道德 儒家文化 哲学思想 公民权利
Yu Hongbo 于洪波
College of Education, Shandong Teachers”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720-728
2012-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