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叶桂《温热论》及其医案探析对中医耳鼻喉科的贡献

  老叶天士《温热论》中提出的卫气营血理论奠定了温病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充分地反映了叶天士对温病学理论的建树和辨证施治的丰富实践经验。耳鼻咽喉属五官七窍,其位置最高,六淫邪毒、时邪疫疠等外感邪毒易袭,为温邪入侵门户,尤其口鼻首当其冲受累。本文拟从耳鼻咽喉急性外感疾病的中医理论特点、耳鼻咽喉疾病的卫气营血辨证观及《临证指南医案》中耳鼻咽喉科辨证遣方用药经验三方面探析叶桂对中医耳鼻喉科发展的贡献。<br>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代著名四大温病大家之一,出身中医世家,师从多位老师,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叶天士《温热论》中提出的卫气营血理论奠定了温病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叶氏按卫气营血划分温病病变阶段,以揭示病变浅深、轻重层次,以此作为对温病辨证之纲。同时,按卫气营血确立了温病各阶段的治疗原则。《温热论》充分地反映了叶天士对温病学理论的建树和辨证施治的丰富实践经验。在由其门人整理的叶氏《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有比较丰富的耳鼻咽喉科疾病运用卫气营血理论指导临床辨证用药的医案,对后世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发展仍有较大的指导意义。<br>  叶氏提出了温病的病因是温邪,对温病的感邪途径提出了“上受”之说,即邪从口鼻而入,因口鼻为清窍,在人体的上部,故鼻,口、咽喉、耳为温邪入侵门户,首当其冲受累,除全身具有温病的征象外,同时表现为官窍红肿疼痛、化脓、官窍干燥等特征。

中医耳鼻喉科 《温热论》 个人医案 叶桂

杨淑荣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

国内会议

第二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第三十六分会场暨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南昌

中文

27-30

201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