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偏头痛与慢性偏头痛发作间期皮层兴奋性改变的视觉诱发电位研究

  目的:观察偏头痛及慢性偏头痛发作间期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变化特点,并探讨两者发作间期视皮层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对偏头痛组、慢性偏头痛组及健康对照组(各组内n=20)的个体分别进行VEP检查,每叠加100次形成一个VEP波形,连续记录6个波形,测量每个波形N(I)—P2的波幅,比较起始波形的N1—PI波幅在三组间有无差别,并分析每组内从第一个波形至第六个波形N1—P2波幅的变化趋势.结果:起始波形NI—P2振幅比较:偏头痛组低于正常组(6.05士1.22<6.54±1.81,P<0.05),慢性偏头痛组高于正常组(7.19±1.48>8.32±1.81,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内第一个波形至第六个波形N1—P2波幅的变化趋势分析:健康组呈下降趋势(r=-0.03),偏头痛组呈上升趋势(r=+0.21),慢性偏头痛组呈下降趋势(r=-0.04).结论:偏头痛患者大脑皮层兴奋性适应性缺失,即兴奋性易感性升高,与皮质低预激活水平有关,可能由于脑干功能减退有关;慢性偏头痛大脑皮层兴奋性升高,与抑制环路活性降低有关.

偏头痛 发作间期 皮层兴奋性 改变机制 视觉诱发电位

Li Nal 李娜 He Longquan 何龙泉 Zhu Li 朱莉 Wang Yu 王玉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105th Hospital of PLA,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31,China 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临床学院第105医院神经内科,安徽合肥230022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22,China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安徽合肥230022

国内会议

第六届安徽省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术年会

合肥

中文

132-138

2012-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